“观念设计”(Conceptual Design)是一种以概念、思想和批判性思考为核心的设计实践。它超越了传统设计主要关注功能、美学、形式或实用性的范畴,将设计的重心放在了提出问题、探讨可能性、挑战假设、激发反思和表达特定观点上。
以下是理解“观念设计”的关键点:
最重要的不是最终制造出一个实用、可量产、美观的产品或服务。
核心在于设计过程所承载和表达的想法、观点、哲学思考、社会批判或未来愿景。
设计作品(无论是模型、原型、装置、影像、文字描述还是体验)是传达这些观念的载体或媒介。
埃尔·乌尔蒂莫·格瑞多(El Ultimo Grito) 的“想象中的建筑”
提出问题而非提供答案: 观念设计常常旨在揭示现有社会、技术、环境或伦理问题,引发观众思考。
批判性视角: 它常常带有批判性,质疑主流价值观、技术发展的方向、消费文化、社会规范或设计本身的作用。
探索可能性与未来: 它扮演着“思想实验”的角色,探索“如果…会怎样?”的问题,构想未来的多种可能性(尤其是那些有争议或警示性的),帮助我们思考今天的选择将如何塑造未来。
激发讨论与反思: 主要目标是激发观众、用户、设计师、决策者之间的对话、反思和辩论。
詹姆斯·奥格(James Auger)的“牙齿收音机”
帕特里克·史蒂芬森·基廷(Patrick Stevenson Keating)的平行世界量子雷达
观念设计作品形式非常多样且实验性强
思辨设计: 最常见的形式之一。通过构建虚构但逻辑自洽的未来场景、产品或服务,探讨技术、社会、伦理的影响(如 Dunne & Raby 的作品)。
批判性设计: 与思辨设计紧密相关,更侧重于对当下问题的批判(如 Anthony Dunne & Fiona Raby 的早期作品)。
设计虚构: 利用电影、故事、原型等叙事手段来呈现未来的观念和可能性。
概念原型/模型: 制作非功能性或象征性的原型来表达核心概念。
装置艺术: 在艺术空间中呈现,融合设计与艺术表达。
理论研究与写作: 设计理论、宣言、批判性文章本身也是观念设计的重要输出。
体验设计: 设计特定的体验来传递某种观念或引发反思。
托马斯·斯维茨“吐司机项目”
菲利普·杜雅尔丹(Filip Dujardin)《无题》,来自“虚构”(Fictions)系列
亚历桑德拉·黛西·金斯堡(Alexandra Daisy Ginsberg)《替代品》
目标: 传统设计通常旨在解决问题、满足需求、优化功能、提升美感、创造商业价值。观念设计旨在提出问题、引发思考、挑战现状。
可实施性: 传统设计最终要落地实施。观念设计作品可能完全没有实用价值,甚至故意不可行,其价值在于其概念本身。
受众: 传统设计面向最终用户或消费者。观念设计面向更广泛的公众、学术界、决策者、设计界同行,旨在影响思想而非直接消费。
评判标准: 传统设计看效果、效率、美观度、用户满意度、市场成功。观念设计看其思想深度、启发性、批判力度、引发的讨论、概念的清晰度和新颖度。
马蒂奇《食物设备》
托马索·兰扎(Tommaso Lanza)《女鞋》
托马索·兰扎《碎纸机》
应对复杂挑战: 在气候变化、生物技术、人工智能、社会不平等等复杂问题面前,观念设计提供了一种超越短期解决方案、思考长远影响和伦理维度的工具。
塑造未来: 通过探索不同的未来图景,帮助我们更负责任地规划和选择我们想要的未来。
拓展设计边界: 将设计从服务商业和消费领域,扩展到参与社会、政治、哲学、伦理等更广泛的公共议题讨论。
教育与研究: 在设计教育和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,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、系统思考能力和前瞻性视野。
创新催化剂: 虽然不直接产出可销售的产品,但其激进的想法常常能激发传统设计领域的创新灵感。
邓恩&雷比《科技梦1号:机器人》,机器人4号
彼得·艾森(Peter Eisenman)《住宅六号》
alterR.Studio《情感化妆品》
观念设计是将设计作为一种思考、表达和介入世界的方式。它优先考虑“意义”和“影响”,而非“功能”和“形式”。它是一种利用设计的语言、方法和媒介来探索思想、挑战假设、批判现状、想象未来并激发深刻反思的实践。 它回答的核心问题不是“如何做?”,而是“为什么做?”、“为谁做?”、“可能带来什么后果?”以及“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?”。
著名的观念设计实践者和理论家包括 Anthony Dunne & Fiona Raby (思辨设计先驱)、James Auger、Neri Oxman、Critical Art Ensemble 等。其代表作品常常出现在设计展览、艺术双年展、设计学院和研究机构中。